close

作者/朱曉卿

出版社/健行文化

 

    這是一個曾是別人眼中的「不良少女」後來成為心理學博士的朱曉清,所寫出的成長過程,作者是國內知名學者朱炎教授的女兒。

書中包含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敘述她叛逆輕狂的青少年時期,逃學、逛酒吧不愛唸書、欺侮同學、罵髒話、耍狠。還曾經因為家中的老奶奶嘮叨,就把八十幾歲的奶奶用膠帶封住嘴巴,讓她不再碎碎唸。所以高中畢業之後考不上大學,只好告訴爸媽她想去美國讀大學,而單槍匹馬到美國求學。

第二部分則是陳述她在美國求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,英文能力差、人緣又不好、內心又自卑、又常常出糗。但幸好找到她的興趣心理學,從此為她打開一扇窗,透過苦讀予學習、不斷的自我磨練、自我剖析過去的創痕,慢慢掙扎蛻變成一個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。

最後一部分則是提及她在求學期間與就業期間在醫院、學校予監獄與所面對與輔導的各種需要幫助的人們。包含成人的精神病患、青少年犯、甚至作者博士班的同學。她對於曾遭受同學排擠、老師蔑視,而內心傷痕累累,成為常常進出監獄的青少年犯,更是心疼而感同身受;而下定決心要關懷、輔導並幫助這些在成長路上迷惘失落的孩子們。

這本書讓我收穫最大的是,了解那些看起來叛逆的青少年的內心世界,以及作者如何用溫暖與智慧的話語與行動,打開那些受傷孩子的心牆,讓他們了解到世上還有人關心他們,人生還是充滿希望,值得他們重新開始,努力去追求未來。

 

佳句摘錄

做為父母師長的我們,如果能忍一時之氣,在動打孩子或說出傷人的話之前,能夠想想他們在現實之中,已經被刺傷得痛苦無告,甚至心靈扭曲了?我們何忍再苛責他們?

雖然有時候我們好像看不到一絲希望,但只要有勇氣撐下去,並堅信他們中有一天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,用鼓勵代替責罰,並確信一切的轉機和奇蹟都是從愛和了解開始,日後我們也許會驚訝的發現,昨日那些讓我們失望的小孩,會奇蹟般地成為我們今天的希望。

你很棒,會想辦法尋求援助,一個人需要很大的勇氣承認自己需要幫助,米很勇敢,值得鼓勵。

孩子們的軔力及勇氣,總是讓她從挫敗中再出發,覺得人生充滿希望。

我開始回想自己是個旁人眼中的「問題少女」的時期,我的憂鬱情緒,不被了解的孤單,敏感易受傷害,需要關心,渴望肯定,卻用憤怒挑戰師長的極限,因為這樣,讓自己愈來愈孤立的心情。想到這些往事,我的恐懼,漸漸轉化成對這些青少年的疼惜。

我告訴自己,這些小孩,不知受過多少挫折傷害,當然不信任他人,不管他們在別人眼中多糟糕,不過還是勇敢的活著,我也要勇敢,要豁出去,要敢冒險,敞開心把他們當成平常人,尊重他們,也許對他們和我都是一個學習的契機。

經過這種生命經歷的孩子,我要更柔軟地待他,即使他很衝,態度不好,我都要收起自己的脾氣,有耐心地聽他說話。

我要讓他了解,在我覺得他在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,我會糾正他;我也會傷心難過,但是絕不離棄他,對他的信心也不會減弱。

妳要學習別被他牽著走,妳要成為那個主軸,那個助他安定的力量。

不管是好是壞,是對是錯,最重要的是讓我學會相信自己。因為在選擇過後,接踵而來的痛苦和打擊,必須自己去面對。

學生們常處在不知要如何走下一步的焦慮中,卻不知其實只要了解自我,一切猶豫將迎刃而解。但在成長的過程中,卻沒有讓自己放手練習走自己路的機會,因為在自己選擇後,承擔後果的能力與勇氣,從來沒被試煉過。對於父母師長所給的訓誡及哲學,也沒有勇氣去試煉懷疑。

得到愈多的訊息,才能給自己愈了解萬物真相的機會,這就是為什麼無知造成恐懼,恐懼形成歧視,而歧視又造成變相的迫害。

讓我們鼓勵下一代了解自己的特殊性,並能夠表現其不同的人格特質,然後照著自己的性向及對其存在意義與認知而生活,進而學習尊重他人的差異及對事情的不同見解,如此才能使他們真正掙脫自我的桎梏和對他人的偏見,而擁有真正的自信與源源不絕的創造力。

儘管叛逆,朱曉卿卻未誤入歧途,「那是因為我可以感受到爸媽對我滿滿的愛」

請大人每次在生氣之前,都回到自己的房間,不要馬上爆發。這種方法非常零,他們發現自己的小孩真的變了,因為他們看到爸媽控制情緒的方法,也開始知道如何撫平自己的情削。

朱曉卿的親子藥單

1.大人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2.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。

孩子的表達能力不足,很容易被大人忽略或誤解,大人不能以表面的偏差行為來否定孩子,應設法了解他想要表達什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魚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