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魚媽就醫  

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是令人傷腦筋的人物,尤其是ADHD的少男與少女,更是不折不扣的「刺蝟男孩」與「河豚女孩」。身為國三ADHD男孩的媽,常被我家魚兒氣得痛不欲生,尤其距離會考不到2周,他的壓力爆表,情緒也跟著爆,我怎麼應對他都不是,他動不動就語言暴力,或是破壞東西,來發洩情緒,我已經盡量不隨著他的情緒起伏,奈何我的能力還是不足,常出現恐慌與焦慮,甚至想尋短的念頭。

 

魚兒從小五開始就一直在台中的中山醫院看陳錦宏醫師的門診,陳醫師很了解魚兒的狀況,也常常提供教養的建議與對策,自從魚兒上國中之後,學校課業與同儕的壓力,造成他極端的不穩定,也讓我備感挫折,所以孩子看診拿藥,我也曾經跟著看診拿藥。我已經好一陣子沒吃抗憂鬱與焦慮的藥了,但是最近我出現情緒莫名地脆弱,常常動不動流淚,很想不要面對魚兒,甚至不想面對世界。魚爸看到我最近的情緒反應不如從前機敏,而且消極沮喪,擔心我會崩潰,所以帶著我從台中直奔嘉義長庚醫院,求助陳醫師。

 

陳醫師聽到我和魚爸陳述魚兒最近無所不用其極的找碴,就是針對我發脾氣,他就告訴我:「有些孩子面臨壓力的時候會出現頭痛、拉肚子的不舒服現象,來反映出他的壓力,這種是『自我宣洩型』;有些孩子則是將自己的壓力,化作各種的不滿,大發脾氣,找人大吵一架,或是大肆破壞一番,開闢一個戰場,狠狠地戰鬥,發洩怒氣與精力之後,然後筋疲力竭,心中的壓力也釋放出來了,這是『宣洩他人型』。魚兒就是後者,你們就得替代成他的『頭』和『胃』,承受他的壓力,替他痛苦!」

 

我頓時豁然開朗,原來他這些行為來自他的壓力,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不可理喻的舉動,不是我不夠用心,也不是他冥頑不靈,而是他的壓力反射。陳醫師後來又說:「面對這種狂暴型的ADHD孩子,父母能做的就是,不要給太多的反應,也就是暫時不要去管和他有關的事,不論是課業或是生活常規細節,也就是『捉大放小』,只要他不逃學不逃家,不混幫派不吸毒,不傷害別人和自己,那就暫時放下對他的要求與不滿;當你放輕鬆,不對他緊迫盯人的時候,他也能放輕鬆,不會動不動就找碴,亂發他人脾氣,這也是很重要的身教!」

 

根據陳醫師的臨床經驗,他手邊最困難棘手的個案都是聰明的ADHD男孩,魚兒也是其中之一。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很用心教養,努力學習增加父母效能,但孩子還是像個火藥庫,隨時要爆炸,父母親常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他的情緒,弄得筋疲力竭,兩敗俱傷。可是還有一些比較不會和父母爆發激烈衝突的ADHD,通常他們的父母就是神經大條,大而化之,所以孩子也是如此,樂觀單純很容易滿足,孩子年紀漸長,也漸漸成熟穩重,困擾行為也漸漸消失。

 

接著陳醫師補充:孩子小時候哭,父母往往很容易出手搭救,解決他的問題,不論是肚子餓,或是何種欲求不滿;無形之中我們也剝奪了孩子學習自我處理情緒的過程,所以孩子就很容易用哭鬧、情緒反應來解決問題。尤其是ADHD的孩子,當父母每次很認真處理他的情緒之後,就會無限放大這個情緒的影響力,也就造成更多的交流與互動,也就更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衝突發生,所以ADHD父母真的要「捉大放小」,放過孩子,也能放過自己,只要守住”不學壞”這個最重要的原則就好,他們一定會越來越好。

 

後來陳醫師肯定我和魚爸的用心與教養方面的努力,他說:「魚兒很幸運出生在你們家,以他這種個性與狀況,如果在其他家庭,很可能老早就去學壞混幫派,你們很不容易了,畢竟我在診間遇到的那麼多ADHD孩子,也只有他曾經是連續罵我半個小時不休息的火爆小子。」

 

離開前陳醫師開了兩種藥給我,一種是抗焦慮的藥,另一種是治療憂鬱症,我的大腦生病了,是該好好照顧自己,把對魚兒的焦慮放下,往內關照自己,好好愛自己。畢竟魚兒才國三,還有好長的一段成長路途,我的人生也不見得只有魚兒這個部分,我不該把所有的目光焦點集中在他身上,我也要有我的精采後半生。

 

《小王子》裡面狐狸和小王子道別前,對他說了一個秘密:「唯有心才能看得清楚,眼睛是看不到重要東西的。」是的,我們的眼睛看不到ADHD孩子的困境,只有心才能看清楚,並且相信他一定有美好的未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DHD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魚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