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ADHD用藥,正如王意中心理師所說:「不是 0 或 1」 這中間有很多狀況,很多組合。先說說我們家,老大是ADHD(沒用藥), 如果不是後來又生了個老三(ADHD 非常嚴重),我們可能和一般人一樣反對吃藥;然後大聲說:「沒吃藥,還不是沒問題!」
老大一出生就難產,吸入胎便窒息2分鐘,住加護病房。由於醫院衛教資料有提到這樣小孩感統可能有問題,所以我們從他很小就很注意,隨時把握機會做感統運動,找的幼稚園也是以有感統課程優先。
我們曾經安排老大到中國附醫復建科做感統治療,小一老師發現孩子似乎有ADHD,建議我們就醫,帶去榮總看了一次,吃了一個月藥,後來就沒有吃了 (我們那時以為吃了改善,之後就可以停藥了)。當時對ADHD也只是一知半解。
很幸運的老大求學歷程,一路走來雖跌跌撞撞,但是國小國中都遇到適合他的老師。所以後來衝動的情形愈來愈改善,高中基測還考了 PR92(英文滿分),沒選擇直升明道高中部,決定去念二中,大學考取國立大學的應用數學系。現在的他還在努力,仍然為注意力不集中所苦;他如果靠興趣、結構化的生活方式可改善,但其實是很辛苦的,他自己選擇不吃藥,我們尊重他。
老三有很嚴重的衝動,在國小三年級時發生多次打人或抓傷人,老師強烈要求我們帶他就醫,這時用藥對我們來說,是不得不的選擇;在用藥之後,衝動性降低,至少在打人這方面得到了控制。不用藥我們根本很難教養,可能一天到晚要跑警察局。除了孩子出問題,身為父母的我們,生活也會因此大亂,現在我不敢說 ADHD不該用藥。
因為很重要,所以要再說一次,用藥不用藥不是 0或 1,這中間有很多狀況
1. 輕度 ADHD
2. 典型中重度 ADHD
3. 非典型 ADHD(可能併發其他障礙)
(1)ADHD+妥瑞氏症 (2)ADHD+AS亞斯伯格症 (3)ADHD+憂鬱症 (4)ADHD+癲癇 (5)其他
4. 偽 ADHD:資賦優異或是學習障礙等其他原因誤診(PS.大多ADHD會合併學障, 但有的小孩是純學障,因為上課無法理解,而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狀況)
我對用藥的看法
1.輕度 ADHD
可以選擇不要用藥,但一定要在其他方面加強,例如運動、行為治療、飲食調理(當然如果服藥後的副作用不大,低劑量的用藥也是一種選擇)。
2. 典型中重度ADHD
典型的ADHD通常用藥的效果都不錯,如果不用藥,可能行為治療、職能治療效果都會很大打折扣;運動有效,但有極限,所以進步有限(不然大聯盟的ADHD球員就不會服藥了)。這是與其讓小孩不斷挫折,沒教養好,還可能成為社會邊緣人。
吃了藥會很大改善,為什麼不去選擇呢?在ADHD社團有太多例子,孩子用藥後行為表現有很大差別,自信心就來,成績進步或是人緣變好。
3. 非典型 ADHD
這一部份的人最難,有些孩子根本不能用藥,有些用了藥幫助有限,因為他的挫折負面情緒來源,不只是ADHD 的問題,解決了注意力和衝動,但還是要解決其他方面問題;有的小孩需要用對藥,才能發揮藥效(可能要合併其他用藥)。在社團裡面觀察看到,非典型的ADHD孩子所面對的藥副作用比較大。
在這裡特別提到孩子是AS+ADHD,事實上AS合併ADHD有兩種情況,一個是真的有ADHD,另一個卻是偽 ADHD,偽ADHD他的衝動來源是因為不被理解,是因為 AS 引起的情緒問題。
對於非典型的ADHD這一方面的小孩,我的建議是去找一個肯用心調整藥的醫師,經過嘗試後,藥的效能與副作用相衡量,再去決定要不要持續用藥,不要一開始拒絕。還有這樣的小孩不要只想吃藥解決大多數問題,吃了藥他還是會有其他情緒問題,但是吃藥可以讓一些行為治療、職能治療等等更有效率。
4 偽 ADHD
小孩可能根本只是好動,或是其他障礙造成注意力不集中,例如資優生,程度好就會覺得上課太無聊;或純學障,上課聽不懂,所以注意力就不集中;也有可能是視力問題,以及其他身體障礙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,這樣的小孩,基本上他身體多巴胺本來就正常,吃了藥反而失去平衡,當然負作用就會很明顯,所以也就不應該用藥。
總而言之,依我個人淺見,用藥絕對不是一個一翻兩瞪眼的事,父母親一定要和醫師與孩子充份討論,詳實記錄孩子的狀況(服藥與未服藥,產生的效果與副作用),分析所有可能的因素,還有搭配其他的治療方法(行為改變技術、感統訓練)、飲食控制……等等,再決定是否長期用藥。切忌,藥物絕對不是萬靈丹,但常常是通往改變的重要關鍵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