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一所偏遠的實驗小學服務,我們提倡翻轉教室,以孩子為學習主體,鼓勵孩子踴躍發言,讓孩子的多元智能可以被看見、被肯定。也因為如此,孩子都非常活潑,尤其在課堂或是在開會的時候,急於發表意見,很容易出現七嘴八舌的情況。

 

    班上有好幾個ADHD的小孩,是最活潑躁動的天使,面對孩子的失序,我一直承受很大的壓力,如果一直要用吼的,我做不來;而且一旦吼完離開現場,可能馬上世界大亂。對於如同菜市場的班級氛圍,我感受到來自其他老師的側目,歸咎我的班級經營能力不好,造成孩子太吵無法上課,影響原班與他班學習,讓我幾度自我懷疑,自信心跌落谷底。

 

    對於秩序掌控的挫敗,我從不逃避,透過不斷地參加研習與自我充實,我學到了安靜與輕聲細語的力量,拿捏如何停頓?如何透過肢體語言讓孩子安靜?如何用故事和孩子交心?當我內在安定,用溫和的語言與語態與孩子對話,孩子就會自然而然沉靜下來,我不需要大吼大叫命令孩子安靜。

 

    上週我擔任導護老師,在晨會時間宣布一些注意事項之後,我邀請孩子打開他們的五官去好好感受這個世界,聽蟲鳴鳥叫、仔細嗅出苦楝花的香氣、觀察校園繁花盛開、伸手撫摸樹幹的紋理……..,用心去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生動有趣。孩子非常專注聆聽我的字字句句,眼神發亮,雙脣微張,尤其是在我說了剛去世的史蒂芬霍金的故事之後,孩子們流露出充滿敬佩與不可思議的眼神。霍金的故事感動了孩子,孩子的神情也感動了我。下課之後,我發現很多孩子開心地在校園探索,他們發現了紅鳩的尾羽,還有蝌蚪與紋白蝶,興奮地與許多老師分享。

 

    讓孩子安靜,不見得要表現出凶狠嚴厲的神情,而是用充滿正能量與溫柔堅定的心,再配合靜默的舉止、眼神或是停頓,孩子就會自然而然覺察到班級的氛圍改變了,然後會相互提醒,漸漸安靜下來。同時,老師上課的音量小聲,孩子就會更安靜聽老師在說些什麼,專注力也會自動提高,學習效果也自然變好。

 

   場景換到家裡亦是如此,我們總是忽略孩子需要與我們連結,需要我們的關注。我們總是忙著做家事或是放鬆心情看電視、滑手機,沒有好好陪伴孩子;我們總是命令孩子做功課、洗澡、吃飯與睡覺,因此所有的話都是命令句,沒有真正的對話。孩子因為得不到我們的關注,所以自然而然就會逃避在玩具、電視、電腦甚至電玩遊戲之中,然後大人就生氣,大吼大叫,孩子也生氣,接著對嗆、咒罵、摔東西。

 

    李崇建老師曾說:「和孩子對話,你的期待是改變孩子,我的期待是與孩子內在貼近。」事實上當我們對孩子生氣大吼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和孩子如兩個星球的距離那麼遙遠了,我們溫和地說話,並適時停頓地看著孩子的時候,專注聆聽他分享的事物,不敷衍、不指責、不說教、不打岔,展現好奇、探索的心情,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重視,孩子絕對會以最真摯的熱情回應我們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對話 溫柔 停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魚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